煩惱中,到底要申請哪些學校?什麼科系?



一直以來我都很嚮往北歐風格的家飾品,像是芬蘭marimekko的經典罌粟花Pattern系列產品我就擁有一組馬克對杯和我的整張單人床被單組,丹麥啄木鳥保溫水瓶也在我大學時期擔任北歐櫥窗的實習生結束時,贈送一個不鏽鋼特別版給我,瑞典IKEA的產品購入更是不在少數。

雖然單純喜歡北歐風格的產品並不能幫我選擇我到底要申請哪間學校。但是至少能作為參考倒是真的。

更何況除了喜歡北歐內斂、純樸、儉約注重永續的產品之外,我同時也喜歡紐約現代藝術、乾淨流線的線條以及風格洗鍊的產品。唉...人就是這樣喜歡這個也喜歡那個,所以在選擇學校的時後著實需要花一翻功夫,畢竟留學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而且會花掉珍貴的年輕時光。

一般留學申請的截止時間差不多都落在每年的一、二月份,北歐學校稍微晚的也有到三月的,總之我大概在2014年九月份的時後決定要申請哪些學校,然後才開始準備申請。主因是因為我在2013年就已經取得雅思6.5的分數了(如何準備三個月,第一次雅思就考6.5),拿到英文成績證明可是在申請學校時候相當棘手的一環。所以在九月準備申請之前我有相當充裕的時間去查、去問是不是我想要的學校。

我用的方法有:

1. 透過親戚朋友
    如果你有親戚朋友在你想要去的國家,那是最好不過的。我有申請羅德島藝術學院以及
    Pratt是之前曾去拜訪住在扭擇西的親戚(住在沒有人行道的扭擇西),因為距離紐約只有一
    個多小時的車程,而在那個時候覺得,在大蘋果每天都有讓你感到新鮮的事情,包含在那
    裡有非常多的博物館像是MOMA等等的資訊可以吸收。申請羅德島也是因為那裡的環境非
    常幽靜,再者我喜歡的陶藝在羅德島也是非常出名的。

2. 透過老師
    老師當然不會只有你一個學生,申請學校的時候學生必須寫推薦信,所以老師會知道很多
    你的學長姊去了哪裡,把資訊告訴你讓你可以去問。所以問老師去哪間學校好不好的時
    後,當然也是最好的方法之一摟!我的畢業專題老師另外還提供了我一些考取公費的資
    訊,因為他的同事在我去詢問的當年就順利取得,準備要出國念書了。

3. 透過書本
    如果有設計科系的朋友想要出國念書,想必一定會知道這本“設計名校150”吧!他的前身
    是設計名校120,後來出的這本只是增加一些新的資訊,但是有許多資料都是許多年前的資
    訊,例如書上寫著北歐的學費是免學費,但是如今許多北歐學校都已經開始收費摟!此
    外,每所學校的作者通常為一人,算是比較主觀的看法,所以建議看這本書的人可以把他
    當成是整理過的清單,多多去比較詢問。

4. 透過網路部落客
    現在有許多部落客會在部落格上分享他們去留學的學校、留學生活、科系以及上課內容,
    重點是大部份寫部落格的人都是抱著分享的心情,所以如果你寄私人信件去詢問大多都會
    給你不少的意見,像是我有遇到一個很有耐心的部落客同時在芬蘭以及瑞典讀書,原本我
    一開始就很想要去Aalto大學,經過討論之後他也建議我考慮一下瑞典的學校,我後來也順
    利申請到他推薦給我的學校喔!另外他也有和我分享作品集的準備以及風格呈現,總之,
    上網詢問也是現在科技之下非常方便的方法,如果不嫌棄簡體字的話,內地也有許多對於
    留學分享的討論。(看下圖我們落落長的討論,相信網路上互相幫忙的人還不少了吧!我問
    的問題可不只這些呢,真的非常謝謝她!總之就是抱著寄信過去問,如果他不想回覆頂多
    就是沒有回信而已的心態去問的。)




我想說,其實對於選學校到最後並不用那麼困擾,因為你選他們,他們也選你,所以就先把你想要的學校都先申請了,最後看有哪間學校錄取再做選擇也可以。除非你有一定要去的學校就另當別論。

另外,其實我一開始特別想要去首都,有可能是因為去了紐約加上畢業後從台中來台北工作覺得首都的資源真的很多,留學起來感覺比較划算。後來經過了一年的工作覺得,其實不是去首都也沒有關係,像是我的大學就是在許多樹蔭的東海大學呆了四年,雖然不是首都,但是有更多可以慢慢思考的空間,體會步調沒有那麼快、想較之下競爭感不那麼濃厚的生活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項,畢竟出國了生活的體會也是學習相當大的部份。

最後回到主題,因為在還沒去上學之前選學校及科系大多都是聽去別人的意見,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經驗。回想一下自己高中選大學的時後是否也曾經煩惱過一樣的問題呢?當初所聽到的資訊及意見或多或少不管是好的或是壞的,還是會和自己想像中的有一些不同吧!所以我只能盡自己的能力去詢問課程、生活環境、學習方針,其他的就只能期許自己放寬心胸的出發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